师德师风征文演讲

(篇一)

永远的烛光

1.初心

他刚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对教师这一职业还没有深刻具体的认识,他就自觉把神圣、崇高,甚至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与这一职业联系在一起。

后来,他懂得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也懂得了责任和担当的重量。

当他走上讲台之后,讲台便成了他潇洒自如的原野,放眼望去,视野中盛开着一茬又一茬的葵花。

他曾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宣读入党誓词。而当好一名教师的誓词,他就用实际行动逐字逐句地解读。

“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决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用一颗赤子之心去践行,要用一生来证明。

无论何时都不会忘记当初立下的承诺。只要心向着党和人民,把振兴中华的责任担在肩上,任凭风吹浪涌,心中总有一颗不会殒落的太阳。

他就像一朵高雅的兰花,在朴素的时空里独自保持优雅;
绽放在宁静中,释放出清淡的香味。

2.立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第一位的。

传道者必先明道、信道。他知道,教师就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播洒火种的人。

他明白:要树人应先树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从言谈举止到着装仪容,他都在精心雕刻着教师的形象;
用不断提升的修养和气质,树立起教师的自信和尊严。

他常把自己比拟成一杆竹,怀揣君子之德,保持清瘦,保持节直且刚的秉性。

他要求学生出早操,自己率先出现在集合地点。他带领学生义务劳动,自己扛着铁锨走在最前头。

在课堂上,他是一位严师;
在生活上,他就如同父亲、兄长。

他把来自各方的压力和繁杂统统藏在身后,面对学生总是展露阳光和微笑。

他坚信:洒下阳光,必能收获灿烂。

3.树人

他既教书又育人。他是一位雕塑师,学生是他的作品。他要把学生雕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给学生讲:年华似流水,少壮要努力!

他给学生讲:祖国如母亲,报得三春晖!

他引领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懂得孝、悌、仁,礼、义、信。

若把学生比作花朵,他甘心作园丁;
若把学生比作小树,他就是春雨。

学生要攀登,他躬身做阶梯;
学生要飞翔,他就化作一股长风。

有人问他最欣慰的事?他说是,看着学生的成长。

学生最好的回报是什么?他说:是成为国家的栋梁。

4.讲台

在他的心里,讲台很重,讲台最干净。

上讲台之前,首先要沐浴,打理好自己;
带着阳光和智慧而来,还要带着指南针和一把金钥匙。

课本是他耕耘的田垄,他要精耕细作;
概念和公式都是他播下的种子,每一粒都不能马虎;
他用粉笔认真灌溉,让养分向着渴望的眼神聚拢。

他讲课很有节奏感,以行云流水的韵律与学生的思维保持同步;
让学生在愉悦中听讲,在轻松中接受知识,能力潜滋暗长。

每次上讲台,他心里都装着使命感和严谨的逻辑,把精彩演绎到最大化。讲台是他演说的一个理由,而知识才是他驰骋的疆域。

他善于观察学生的眼睛,因为学生的眼神会告诉他,什么地方听懂了,什么地方还不懂。

他把学生放在真正的前台,他站立的讲台只是阶梯的一部分,教学进度由学生说了算。

在讲台上,他尽量让自己燃烧起来,燃烧成一团火,温暖整个教室;
最后变成一盏盏明灯,挂在学生心灵的上空。

5.耕耘

他的办公桌前挂着一张牛耕图。他经常对着端详。

老牛默默耕作,从来不讲条件和待遇;
老牛吃进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他都认同。

他认真备课,为学生批改作业;
笔尖在书本上奔跑,而痛在他脊背上爬行,从颈椎爬到腰椎;
站起来把痛赶走,再坐下来继续。他像老牛一样,只干不吭。

他学着老牛的样子,反刍学问,也反刍课堂和教学效果。凡是学生觉得硬的知识点他都反复咀嚼。

教案、课件、板书……都是他耕耘的土地,他还要开疆拓土,发现宝石或明珠。

他把每节课都当成是一场重要的演出,放在心里最高的位置。反复推敲技法,完成知识的传递,让每一位学生获益。

他没有厌倦感,反而每接一个新班都感到有新意——使用新鲜的词语、新鲜的教法,获得新鲜的效果,一群稚嫩的面孔都很鲜活。

长期以来,他和老牛达成共识:耕耘是自己份内的事。

他只问耕耘,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

6.科研

他说,教学和科研是两支翅膀;
只有两支翅膀都健全,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他探索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将知识体系重新组装,把知识模块化。他还将课程的知识结构细化分解,把应用性突显出来,尝试模块化教学法。

在夜晚的实验室里,他把目光刺入微观世界,悄悄与基因对话,欣赏分子的漫舞,解读生命的密码,打探生命深处的奥秘。

他与生产一线建立联络,获得第一手材料,用敏锐的目光诊断实践中的问题,用智慧的双手点化瓶颈和瘀结,绘制发展的蓝本。

他把学生引导在科学探秘中,让学生踩着他的脚印前进,令稚嫩的手提前触摸科技前端的温暖与神奇。

他还是一位高超的魔术师,仅用文字作道具,就能幻化出宏伟的宫殿,奔马,甚至流水和彩云。

他笑着说:作为老师就应当多才多艺。

7.烛光

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烛光虽小,温暖人心。

人们说他是一粒烛光,具有蜡烛精神。他平淡地说:教师就意味着奉献,为人师表是本分。

他从来都没有中断学习和进步,从来也没有停止搞科研、写论文。他要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他说,要丰满别人,须先丰满自己。他懂得严师出高徒,还懂得一碗水与一桶水的关系。

他热爱着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很执著。为爱,已奉献了整个青春;
不惑之年时爱的更清楚了,知天命时爱得越发深沉了。教育早已融进了他的血脉,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他愿意享受烛光的清辉,虽然现在的傍晚不需要烛光陪伴了,但他还会时常忆起烛光摇曳的诗意。他静静地坐在那里,就像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满屋生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虽然他的两鬓已悄然挂霜,可他的心还保持着当初的温暖。他所热爱的事业还在继续,继续……

后记:他,是一个集体的缩影;
他,是一个职业的代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已写进他的生命里。他把讲台作舞台,课堂是他驰骋的天地。守住初心,辛勤耕耘,让岁月任意老去。他的理想是:用一粒烛光点燃千万颗青春的火苗。

(篇二)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无法企及树的高度,也不能比肩云的高洁,但我愿化身一缕清风,吹拂孩子的世界,让声音变得有形象,颜色变得有温度,冷暖变得有重量,气味也有了锋芒。

爱到深处花自开

**是我们班很特别的孩子——单纯而个性十足,思维非常跳跃,但上课也随心所欲,有时还欺负同学。

“张老师,**把前面的同学撞倒了!”临近放学,小班长拉着**闯进办公室来告状。在小班长激愤的叙述中我了解了事情的始末,所幸被撞倒的孩子没有受伤,我的心也放下了大半,但是望着一脸不在乎、甚而眼神充满戏谑的**,我的心又悬了起来,看来一味的批评和处罚已经不足以令这个叛逆的小子收敛了,我得另辟蹊径……

安抚走小班长,我尽量用平稳的语调跟**说:“老师知道你这次不忘初心要撞人的,但是为什么你想停下来却没有停住呢?我相信你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找出原因,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已经做好面对“狂风暴雨”准备的**明显有点意外,看着迷惑的小家伙晃悠悠的走出办公室,我心里也禁不住有点打鼓。

一个周末我都惦记着这个调皮的小子,周一回学校,刚踏进教室,**就兴高采烈的跑来跟我说,他通过查资料、问父母,弄明白了惯性的原理,明白了要及时刹车才能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原理。望着这个可爱的孩子,我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记得有这样一则寓言: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让游客自动脱下斗篷。冷风呼啸而过,使劲吹,游客反而拼命抱紧斗篷不放。太阳出来了,暖洋洋地,不一会儿,游客“自动”脱下斗篷,到树荫下乘凉。

教育的本质是要有一颗爱心,用爱心来感化,远比教育的惩戒更有效。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犯错误也是成长过程中在所难免的,只要教师胸中充满爱,用爱心抚摸学生,就算是惩罚,也可以是美丽的。

让失败变得自然

**漂亮活泼,反应敏捷,学习成绩也不错,去年的学校宣传片**还担当了主角。可是她自负,甚而是自私,“娇小姐”脾气令同学和老师烦感。

但是**很在乎个人荣誉,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害怕挫折和失败。这或许是改正孩子缺点的一个突破口。

恰逢学校要进行体育节汇演,需要班级准备节目,**却因为不愿吃苦不好好训练而被体育老师裁撤出了表演队列,当她向我哭诉“为什么不让我参加表演”时,我没有过多的安慰她,而是和她一起来到操场观看同学们的训练。

汗水浸透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衣衫,但是没有一个人因此萎靡或退却,步伐依旧整齐有力,口号依然铿锵响亮,整整20分钟,没有一个同学要求休息,面对此情此景**低下了一贯高扬的头。

当我走到训练队列建议休息时,看到一旁的**一改往日的骄矜,正忙着给大家往杯子里倒水,面对体育老师诧异的表情询问,我回以微笑。

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我并没有借机进行所谓的说服教育,因为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了行动改正,那就让“失败”变得自然一些吧。

守护教育的良心

“张主任,昨天晚上又加班给孩子认真批改作业了?”值班时门卫郑师傅边走边打招呼。

“张老师,谢谢您在孩子迷失方向时给孩子的帮助和指导!”学困生李同学的妈妈在电话中真诚的说。

“爸爸,作业批改完了吗?快点睡觉吧,都十点半了!”儿子牛牛有点抱怨地说。

**年夏天,通过竞职,履职学校中层管理岗位,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没有放松对教育质量的那份承诺,对教育对象的那份关爱。

一节课,我们有多种选择:可以拿着课本直接进课堂,让学生自己一边学,一边自己跟着临时“备课”;
可以下载个课件,生搬硬套,照本宣科;
也可以拿着过去的教案,与学生一年一年重复着“阿毛的故事”。

但在我心里,教育是一件良心活儿。

我的选择是:深入钻研教材,查阅大量资料,花大半天、一个周末甚至许多天的时间备一节课给学生如沐春风、豁然开朗的愉悦,更可以给学生醍醐灌顶、更上层楼的惊喜。

这就是教育的良心。

学生的作业本,可以匆匆打个日期,可以简单打个对错,可以再打个等级,也可以根据你对学生的了解认真写几句批语或激励的话。当然,还可以找每个学生来,面对面,一一做细致而耐心的指导。

这就是教育的良心。

毕业时,孩子们告别时的不舍;

家长群里,字里行间的诉说与真情流露;

同事们交流时,认可与肯定。

这就是对我的坚守,对我教育良心的肯定。

泰戈尔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授技能,而是叩击心灵,如果一个人能对路边一丛盛开的矢车菊动容,这就是成功的教育。我一直秉承这样的育人理念,甘愿做一粒种子,扎根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田里,带着希望,静待花开。

我坚信:在四季轮回中,不管天晴天阴,不管刮风下雨,对于一名教育者而言,每天都能听到生命拔节、花朵绽放的声音,就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篇三)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作为一名教师,浅谈本人的体会。

我毕业于**师范学院,至今已有17个年头,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以这样一句名言来要求自己,那就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下面我从“身正”和“学高”谈谈我的体会。

一、“身正”

“身正”是教育的关键性因素。传播知识的教师,与市场上售卖商品的人不同,商贩的人品不至于影响他人对商品本身的评价,而知识的传递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教师人格和品德的影响。在我们上本科时,我们就在议论那些老师有品德,那些老师品德不好。德高望重的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特别是传授的道理,能很顺畅地流入学生心田,其传播效率可以说同老师的道德水准有正向相关的关系。无论在启蒙教育阶段,还是在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阶段,都是如此;
只不过在初级教育阶段的儿童,是通过对老师形成的喜不喜欢的总体情感体验发生作用,而高级教育阶段的大学生、研究生,则通过对老师人品的价值评价而发生影响。当教师阐发思想精神、讲做人做事的道理时,自己是否“身正”,对效果更有决定性作用。

每次上课时,我都穿着大方得体的衣服,走上讲台,不画浓妆。每学期新生的第一节课,我在课堂上讲我自己的交友原则,我喜欢和有正能量的人叫朋友,远离垃圾人。每个国家都有一些人对本国政府不满意,但是我们要看到在中国和中国周边这些国家中,我们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改善民生的力度是最强的。缅甸这个国家很多年仍然处在战火纷飞中,老百姓流离失所;
印度政府效率太低,印度的火车很吓人的;
朝鲜人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年朝鲜还发生了大饥荒,据联合国统计,至少有十万人在那次饥荒中丧生;
美国对苏联和平演变,使苏联分裂成好些小国家,国力大大降低。所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家,拥护本国政府。不要去相信什么全能神教,不要去参加反对政府的一些地下组织。

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
自己要率先做到。我个人每天尽量做到提前十分钟进教室,不迟到早退;
要求学生不玩手机,手机处于静音状态,上课时我个人的手机也是处于静音状态。进了教室后,打开教学课件,在教室里走一圈,检查学生中是否还有人在聚精会神地看手机,如果有,就提醒个别学生吧手机收起来。

二、“学高”

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要以科学的施教方法,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如果老师在讲课时都不能把解题思路讲清楚,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理解,只是老师自己理解,那学生会瞧不起老师。上课时我掌握好“火候”,备课时先把书上例题做一遍,讲课时先讲简单的例题,再讲难度高的例题。讲完例题后,问问学生有没有听懂,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这道例题,就再讲一道同样类型的例题。有些例题,教材上只有一种解法,而且解法繁琐,我会先讲的更简洁的解法,再讲教材上的解法。每届学生中,总有些学生入校就有考研究生的准备,他们会研究难题,遇到不懂的考研难题求教于老师,我从没有拒绝过。我会发现,在课间十分钟这些问我难题的学生总是抢着擦黑板。

教师的思想品质、言谈举止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师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嘴巴上和书面上,更重要的是要使师德规范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热爱学生,许身孺子,甘当“蜡烛”与“春蚕”,以育人为己任,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推荐访问:师德 征文 演讲 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