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筑强国之基论文关键词(7篇)

篇一:聚天下英才筑强国之基论文关键词

  

  聚天下英才

  筑强国之基讲义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领土的国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当前世界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只有通过聚集天下英才,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本讲义旨在探讨如何聚天下英才,以及如何为国家的强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聚天下英才

  1.制定人才战略

  制定人才战略是聚天下英才的重要前提。人才战略应当充分考虑国家的发展需要,以及各个领域的人才需求。同时,应当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招才的格局。

  2.优化人才政策

  优化人才政策是聚天下英才的重要手段。应当加大对人才的政策倾斜力度,提高人才的待遇和待遇保障,增加人才吸引力。同时,应当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加强人才引进

  加强人才引进是聚天下英才的重要途径。应当优化引进机制,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确保引进人才的质量和稳定性。此外,还应当加强人才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为引进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三、筑强国之基

  1.加强基础研究

  -1-

  基础研究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当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和投入,培养和吸引更多的科研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推动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应当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支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同时,应当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才优势的结合。

  3.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

  教育和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强对教育和文化的支持和投入,提高教育和文化质量,培育和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时,应当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推动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四、结语

  聚天下英才,筑强国之基,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创造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为国家的强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篇二:聚天下英才筑强国之基论文关键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心得体会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心得体会,全国人才资源总量快速壮大。专业技术人才从2010年的5550.4万人增长到2019年7839.8万人,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内容吧。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国家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大局的关键位置,亲自关怀、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航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思想领航定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国家,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

  2013年10月,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时代发展大势作出科学判断,深刻阐明了人才工作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阐明了人才资源、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关键作用。

  从2012年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到2014年明确批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国家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2014年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到2016年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再到2021年赴清华大学考察,对国家管人才作出专门强调,对教育和人才始终念兹在兹,反复强调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新目标振奋人心——

  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

  才队伍。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2018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为科技工作和人才工作锚定了新目标。

  时隔3年,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强调,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新任务直面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科技和人才成为国际战略博弈主战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2020年9月,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把对科学技术和创新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今年,向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号召,“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到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再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反复强调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性。

  新要求精准指导——

  2014年5月,在上海主持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时,深刻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2016年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

  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体制机制”,要“坚持五湖四海广揽人才,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有突破,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

  国家的十八大以来,提及人才频率之高,对人才事业思虑之远,对人才发展谋划之深,凸显了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在国家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分量之重。这些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宝库,指引人才强国建设步入快车道。

篇三:聚天下英才筑强国之基论文关键词

  

  可背诵规范词汇和固定搭配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在其位,谋其政

  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4.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

  5.不劳而获

  6.坐享其成

  7.击鼓传花

  8.独善其身

  9.迎难而上

  10.挺身而出

  11.一己之私

  12.心底无私、久久为功

  13.吃苦吃气吃亏,敢想敢干敢为

  14.坚持信仰

  15.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16.不假思索

  17.不仅达不成共识,还扩大了分歧

  18.面对群众监督

  19.“打铁还需自身硬”

  20.一身正气

  21.与时俱进

  22.提高工作能力

  23.不辱使命

  24.形式主义

  25.官僚主义

  26.享乐主义

  27.奢靡之风

  28.摈弃······的做法

  29.杜绝······习气

  30.抵制······的侵袭

  31.激发改革活力

  32.避免······现象

  33.立信于人

  34.光说不做、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

  35.认识路线、决策方式、宗旨意识、创新能力、示范作用

  36.内外结合、不留盲点

  37.落实······知情权

  38.荡涤

  39.“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40.绳之以法

  41.“治治病”

  42.厘清

  43.五花八门

  44.错峰出游

  45.合理化

  46.“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47.权益与福利的彰显

  48.在丰满的未来面前,现实显得相当骨感;

  49.合理安排······内容与节奏

  50.弥足珍贵

  51.甚嚣尘上

  52.接踵而至

  53.“马大哈”

  54.勃兴的休闲需要

  55.捉襟见肘的假日供应

  56.呆板的休假安排

  57.个性多元的假日需求

  58.不变的制度设计

  59.多变的社会生活

  60.带薪休假

  61.权益得不到落实

  62.“一刀切”

  63.减少假期时长、提高假期频度

  64.缓解······现象

  65.尽如人意

  66.众望所归

  67.透明政府

  68.回应政府

  69.公信政府

  70.核心概念

  71.党的群众路线

  72.要害所在

  7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74.转变政风的内在要求

  75.采取配套措施

  76.加强相关制度和平台建设

  77.政府公信力

  78.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

  79.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

  80.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81.现代政府的基准

  82.透明是法治的前提

  83.回应是责任的基础

  84.制度软实力

  85.逻辑起点

  86.走过场……说空话……铺张浪费……

  87.他山之石

  88.清正廉洁

  89.逆向淘汰

  90.“劣币驱逐良币”

  91.思维定势

  92.反思对象

  93.应注重制度建设……避开……

  94.发挥功效

  95.耗竭

  96.不走样不打折

  97.认同制度、敬畏制度

  98.良性互动

  99.落实……落空……

  100.痼疾

  101.文化的塑造

  102.良好的作风

  103.“四风”之弊

  104.铭刻

  105.精神力量

  106.既是“授权”,也是“限权”

  107.管控

  108.依法治网

  109.依法治国

  110.政府公信力

  111.“打铁先要自身硬”

  112.舆论焦点

  113.社会关注度

  114.“经是好经,可惜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

  115.现实针对性

  116.滥用······的权力

  117.作为······的手段

  118.舆论监督

  119.法治化

  120.“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21.法治思维

  122.法治方式

  123.执法者必须忠实于法律

  124.自身守法

  125.公正审慎

  126.提升执政能力

  127.深化教育改革

  128.生存能力

  129.感知幸福的能力

  130.融会贯通

  131.革故鼎新

  132.平淡心态

  133.用脚投票资本,人才,技术流向能够提供更加优越的公共服务的行政区域;

  134.无愧于世界的辉煌

  135.日愈汹涌

  136.中坚力量

  137.中国脊梁

  138.基本生存

  139.感知幸福

  140.有序流动

  141.正能量

  142.司空见惯

  143.“事不避难,敢于担当”

  144.造梦空间

  145.这是······也是······

  146.不仅是······更是······

  147.说得上、谈得拢、拉得近

  148.政务微博

  149.阳光问政

  150.应运而生

  151.创造了······拓展了······

  152.信息爆炸

  153.干群沟通

  154.不重视、不落实、不深入

  155.常态化

  156.干群沟通渠道

  157.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

  158.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

  159.以信为基、以实为要

  160.植根大地,万木葱茏

  161.扎根群众,众志成城

  162.构建······沟通网络

  163.接地气

  164.多层次、广角度、全方位

  165.社情民意

  166.碰壁

  167.完善······的沟通体系

  168.不留死角、不留盲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16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70.和则通、通则顺、顺则达

  171.精神慰藉

  172.······的真实写照;

  173.······必要性与迫切性

  174.······奠定基础

  175.“老有所依”

  176.亟待改善

  177.“潜在隐患”

  178.多管齐下

  179.社会合力

  180.透过······现象,探寻······原因

  181.文化陋习

  182.残存

  183.博大精深

  18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85.放之四海而皆准

  186.“中国专利”

  187.“中国名片”

  188.礼仪之邦

  189.加强国民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190.入乡随俗

  191.“知耻而后勇”

  192.效仿

  193.肩负······宣传教育责任

  194.倡导文明出游

  195.交通枢纽

  196.营造······舆论氛围

  197.纯洁性

  198.冲击

  199.“网络成语”

  200.摸不着头脑

  201.借助;;;;;的表达方式

  202.文化积淀

  203.杞人忧天

  204.文化传承

  205.民族复兴

  206.一定之规

  207.感同身受

  208.文化融合

  209.精准掌握

  210.神韵

  211.邯郸学步

  212.熟悉、认同、继承和创新

  213.鸿沟

  214.癖好

  215.首先;;;;;;其次;;;;;;最后;;;;;;

  216.社会保障不健全

  217.逻辑相关性

  218.恶性循环

  219.“大处着眼”

  220.“高瞻远瞩”

  221.提升

  222.不可估量

  223.良性发展

  224.有序发展

  225.滞后

  226.“奢侈的专利”

  227.经济基础

  228.上层建筑

  229.首当其冲

  230.“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31.名花有主

  232.令人······的是

  233.作了······预测

  234.重要指标

  235.常态

  236.······陆续被·····斩获

  237.信口开河

  238.发表量

  239.引用数

  240.青睐

  241.创新、实干和苦干

  242.开创性

  243.奠基性

  244.突破······大关

  245.倾向性

  246.诺贝尔奖

  247.实现······成果

  248.家常便饭

  249.雨后春笋

  250.需要······来验证

  251.荣膺殊荣

  252.发酵

  253.“务实、守信、崇学、向善”

  254.共同价值观

  255.彰显时代正能量

  256.褒奖

  257.美在平凡、美在善良、美在奉献、美在责任、美在瞬间

  258.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259.立足平凡、追求高尚

  260.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261.道德情操

  262.审美疲劳

  263.警惕

  264.百年一遇

  265.逢雨必涝

  266.力有不逮

  267.堪称脆弱

  268.摩天高楼

  269.接踵而建

  270.“城市良心”

  271.遥遥领先

  272.发展与人

  273.政绩与民生

  274.核心

  275.共同驱动

  276.“无土城市”

  277.强势归来

  278.不可阻挡之势

  279.令人侧目

  280.改革开放的春风

  281.贫富差距日益加大、阶层固化形成

  282.带着巨富死去是一种耻辱

  283.大开方便之门

  284.鸣响全社会价值迷失、信仰危机的警钟

  285.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

  286.屡见不鲜

  287.幡然醒悟

  288.关注舆论动向

  289.回应社会关切

  290.提升政府公信力

  291.双向交流

  292.击溃谣言

  293.对接……知情诉求

  294.遭到质疑

  295.完善应急机制

  296.良性沟通

  297.触摸民意脉搏

  298.消解民忧

  299.调动……热情

  300.启动……应急机制

  301.保证……通畅

  302.驱散谣言

  303.注重时效

  304.及时地信息披露,公开事态进展、政策动向

  305.拓宽交流路径

  306.取信于民

  307.学而优则仕

  308.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

  309.见诸报端

  310.民主政治的推进、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

  311.忍一时清贫

  312.追求理想信念的价值取向

  313.各种实际利益的隐性期待

  314.反对“四风”转作风,坚持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

  315.反对……,坚持……;

  316.削权放权转变职能

  317.权力的回归法治

  318.未必是……,而是……;未必是……,更多考虑的是……;

  319.社会保障能够早日均等化

  320.活力奔涌

  321.言人人殊: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322.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是做人、看事要有长远眼光,不要只顾眼前;

  323.负笈求学

  324.仁人志士

  325.为之一新

  326.勤工俭学

  327.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328.毅然决然

  329.呕心沥血、顽强拼搏

  330.举世瞩目

  331.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

  33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3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334.“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335.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

  336.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33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38.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39.韦编三绝、悬梁刺股

  340.凿壁借光、囊萤映雪

  341.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

  342.拓宽眼界和视野,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

  343.民族禀赋

  344.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345.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

  346.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47.努力成为留学报国的人才库、建言献策的智囊团、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

  348.“尚贤者,政之本也;”

  349.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

  350.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构,配强工作力量

  351.“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352.“公平焦虑”

  353.毋庸赘言

  354.公平正义

  355.促进……推动……深化……健全

  356.“刚需”

  357.知之者不易,行之者尤难

  358.众口难调、得此失彼

  359.“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360.“无限风光在险峰”

  361.拿出……的勇气与担当

  362.具备……的平衡与智慧

  363.冲破……的障厚

  364.突破……的藩篱

  365.公约数

  366.“双轨制”

  367.保驾护航

  368.坚实基座

  36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70.爬坡过坎、闯关夺隘

篇四:聚天下英才筑强国之基论文关键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国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取得强大的发展,必须聚集天下英才,筑牢强国之基。

  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聚集天下英才,则是实现国家崛起的基础。世界各国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上都不遗余力,通过各种手段吸引优秀人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如何聚集天下英才呢?首先,要加强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只有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育机构应该加强教育质量的管理,增加优秀人才的招生名额,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资助,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培养更多的人才。此外,政府也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人才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和创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手段,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比如,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办公场所、资金支持、法律咨询等服务,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此外,政府还应该简化创业流程,降低创业门槛,鼓励人才自主创业,促进人才的创新和发展。

  再次,要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各国都在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如提供优厚的待遇、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来到国家工作和生活。此外,还应该为引进人才提供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包括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的配套设施,让他们感到舒适和安心,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才能和创造力。

  最后,要注重人才的激励机制。一个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政府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成就感。此外,还应该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总之,聚集天下英才,筑牢强国之基,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政府应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为国家的崛起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国家的强大和繁荣。

篇五:聚天下英才筑强国之基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对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8篇

  大学生对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1《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指出,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发展注入创新动力,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活力引擎”。各级组织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务实做好人才工作,奏好“思想引领”前奏、奠定“党管人才”基调、唱响“队伍建设”旋律,坚持以人才引领发展,不断壮大人才体量、提升人才质量,以“质量双优”构筑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奏响新时代“人才曲”。

  奏好“思想引领”前奏。各级组织部门要紧抓“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在思想上“跟得紧”,在行动上“不掉队”。要从发展大局出发,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为“时代考题”,将人才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人才,让人才教育和党员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推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以思想为引领,加快构建更有吸引力、更有竞争力、更有创新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力量,激荡事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奠定“党管人才”基调。人才都是强国之基础、兴邦之大计。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组织部门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站位要高、理念要新、使命要践、力量要聚,增强针对性、规划性、全面性,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更好地凝聚起人才发展的磅礴力量。要积极发挥“引路人”作用,将“党管人才”原则贯彻于实践中,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强化政策导向、目标导向、服务导向,凝聚人才支撑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励广大人才主动担当起推进乡村振兴、为民办实事的时代重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唱响“队伍建设”旋律。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事业兴。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是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组织部门要积极推动创新、践行重要使命,着力在组织保障、发掘人才和制度机制上下功夫,聚焦人才政策的制定、人才工程的实施和推进、人才环境的打造,完善人才工作格局,竭尽全力做好人才工作。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各级党组织要推进人才支撑的新旧动能转换、出台人才政策的改革举措、完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让人才发展的政策和体系能更趋成熟,不断巩固人才制度体系,为人才队伍建设注入强劲力量。

  大学生对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2《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指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笔者认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引”字大有学问,其又可细分为引进、引导和引荐三个方面来论述。

  种好“梧桐树”,也寻“凤凰”来。

  都说种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我们都知道,“种梧桐树”的方法无非两种:一是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健全薪酬待遇、激励措施等人才保障机制;二是给人才更广阔的发展舞台,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实践证明,通过“种梧桐树”引进人才十分重要,改变外在环境吸引人才也的确有效。但如果只靠“种梧桐树”的单一手段,则不能尽可能多地挖掘发现人才。因为,很多时候人才是求来的不是等来的。我们除了“筑巢引凤”之外,还要学会培养自己“沙里淘金”的“慧眼”,去善于发现、识别各类优秀人才;也更要有“水滴石

  穿”的毅力,即便舍得“一身剐”,也要“跋山涉水”,“三顾茅庐”把人才“请回家”。

  “老兵”带“新兵”,“新兵”变“精兵”。

  很多人认为人才的引进只局限于“引进”。其实不然,对人才的引导也是引进中很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人才的引进更在于引导。万事讲求循序渐进,人才引进之后必然不能立马解决基层复杂多变的问题,也必不可能为当地带来飞跃式发展。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到,人才并不万能。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环境时,新进人才难免束手无策,他们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去适应。如果我们对人才不加以正确引导,而一味地期望过高,则可能导致“与基层尚在磨合”的人才,就被“盖棺定论”,贴上了“不合适”的标签。因此,基层在引进人才后,要注重对新进人才的细心引导,通过基层“老兵们”的“传帮带”,让新进人才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情况,适应基层,从而更精准地开展工作,变成实打实的人才“精兵”。

  执“引荐”之笔,促“才尽其用”。

  因为优秀人才总是稀缺的,所以我们在引进时,要考虑到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少数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引荐有了“用武之地”。引荐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尽可能多地发现留住身边人才,并聚合不同的人才力量以发挥其最大价值,做到“才尽其用”。笔者认为的引荐,可分为两个方向——纵向引荐和横向引荐。纵向引荐,就是发动党员干部不定期地向上向下举荐优秀人才。一方面向上积极输送举荐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向下组建队伍“墩苗压担”。而横向引荐,则是指不同乡村之间的人才流动。这种人才流动,一定程度上也可称之为“人才共享”,即通过将不同但相似的乡村之间建立“人才联系”,实现“人才共享”,以达到带动全国乡村均衡发展的目的。

  其实,人才引进工作的“引”字是门大学问,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细挖深挖的地方。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常修常学,多看多想,通过更多有效手段为基层发展聚集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

  大学生对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3《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支撑。各级组织部门要深耕育才“沃土”,制定聚才“良方”,汇聚人才“伟力”,深耕人才育用“责任田”,建设创新“新高地”。

  培根固本,深耕育才沃土,锻造“精干型”人才。千锤百炼终成钢,百折不挠终成才。磨炼是成长的“催化酶”,信念是成才的“根”和“魂”。一棵树苗要成为参天大树,千磨万击的风吹雨打不可少,更不可或缺的是孕育生命的厚土和滋养成长的甘泉。人才培养亦是如此。组织部门要始终坚持培根固本,深耕育才沃土,在人才的选育上守好关、把好脉;要用好人才“指挥棒”,牢固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让有为者有位、能为者上位,努力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积极锻造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精干型”人才队伍。

  精准发力,制定聚才良方,汇聚“紧缺型”人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集四海有识之士,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既要有用才的胆识,也要有聚才的良方。面对乡村振兴的千钧重担,面对民族复兴的时代荣光,组织部门在制定人才“引进”良方的同时,要有爱才的诚意,拿出“暖心”的实际举措,积极协调好户口随迁、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一系列爱才实际行动,妥善做好人才引进的后半篇*,实现人才引得进来、安得下心、扎得下根。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和聚才的良方,汇聚起浩瀚的人才洪流,积极锻造能征善战、担当作为的“紧缺型”人才队伍。

  需求导向,凝聚人才伟力,壮大“创新型”人才。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人才育用上,组织部门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善于为人才成长“压担子”,乐于为人才进步“搭台子”,敢于向庸政懒政“挥鞭子”,努力建设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推进乡村振兴为需求、以服务基层发展为导向的新时代人才队伍。要加强引领,着力培育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全面推进适应时代发展、引领时代创新、助推民族复兴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深耕细作人才育用“责任田”,建设创新“新高地”。

  大学生对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4中央组织部在京召开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会议强调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进入新时代,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和竞争之间的关键因素,坚定不移贯彻讲话精神,“以点带面”推动我国人才工作“面面俱到”,值得广大组织干部领悟执行。

  以“制高点”剖析“横断面”,锻炼人才奋斗使命担当。

  俗话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纵观古今中外,大部分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都是在鸿鹄之志的引导下,方能不懈努力并坚持到底的。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决定了他事业境界的高低,而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就是一切伟大事业发展的“制高点”,在这个“制高点”的引领下,建设事业才会犹如“水之就下”一般水到渠成。广大组织干部首先要站稳“制高点”,关切培养人才的思想动态,仔细剖析各色人才的“横断面”,鼓励全体有为之士以国计民生为己任,继承发扬老一辈科研人员的优良传统,为新时代建设贡献人才之力。

  以“战略点”扩大“覆盖面”,打造人才吸纳创新高地。

  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就为广大组织干部提出了一个人才工作的战略目标。广大组织干部需要立足国家战略,以“得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热忱,推动新时代人才培养、吸纳、奖惩等机制的不断建立完善,不仅关心人才的物质精神生活,更要给予人才研究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组织干部要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像海绵一样汲取全世界的智慧“源流”,不断扩大人才工作的“覆盖面”。

  以“着眼点”投身“迎风面”,立足人才发力广阔天地。

  人才工作不但要“引得进”,更要“用得出”“用得好”。充沛的人才资源只能证明国家发展的潜力上限,唯有实践奋斗方能将理论之可能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进步。如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看似“急风骤雨”,实则“天地广阔”,正是无数人才建功立业、大展身手的好时机。组织工作要以民族复兴为“着眼点”,鼓励人才敢立“军令状”,敢上“第一线”,激励全部青年才俊以奋斗书写新时代的建设篇章。

  国家发展靠人才,而人才工作的尽善尽美则需要广大组织干部贯彻人才会议精神,“以点带面”推动“面面俱到”。

  大学生对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5《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为此,必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惟有厚植“人才沃土”,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人才力量。

  坚持党管人才,要“严管厚爱”。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才。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回答“谁来管理人才、人才发展为了谁”。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广大人才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未来发展中方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此同时,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对人才进行系统性管理,不是用简单的条条框框限制束缚人才,而是把“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培养、帮扶、考核等管理机制。如今我们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人才工作,每年都会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优秀科技人才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工作中大力支持、在生活中真诚关心,激励广大人才为国奉献、勇攀高峰。

  坚持发掘人才,要“墩苗育苗”。我们党善于管理人才,更善于发掘培养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资源”,更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新时代发掘培养人才,要以国家需求为目标,突出科学技术高精缺导向,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用“人才加速度”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虽然现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世界第一,科技人才群体、大学生群体、职业技能人才群体的数量也位居全球首位,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人才现状不容乐观。当前,我国的人才基数大但顶尖人才少,论文专利多但转化运用慢,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此,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要善于识别人才特质,采取最适合的方式培养人才。还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墩墩苗、压压担,通过多岗位、多职务锻炼助力人才茁壮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留住人才,要“爱才惜才”。俗话说,得地千里,不如一贤。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要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就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励的桎梏,鼓励广大人才担当作为,让有“真本领”的人才拥有自己的“舞台”。正所谓,英雄不问出身,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不能因为人才的年纪较轻就“不想用”,也不能因为人才的阅历较浅,怕承担风险而“不敢用”。爱才惜才敬才不能简单地停留在面上,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落细落实激励奖励机制,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筑巢架梯”“雪中送炭”。当前,人才“抢夺战”在各地展开,多个城市纷纷升级人才引进政策,给予优秀人才落户优先、安家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一系列政策,以解决后顾之忧,将拴心留才落到实处,让广大人才“既来之,则安之”,持续激发其内生动力,从而实现“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坚持党管人才,就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发掘人才,就能“百舸争流千帆进”;坚持留住人才,就能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总之,厚植“人才沃土”,广大人才在祖国大地上自信展才华、从容显身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添人才动力,一定能共同托举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大学生对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6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打好“引、育、用”组合拳,促进人才提质增能,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

  广纳贤“能”,构筑巢穴引人才。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引才”犹如“及时雨”,关键时候能降甘霖、解焦渴。用人单位要善于筑巢引凤,既筑好温暖的“巢穴”,又提供干事的平台,让人才能够大展其能。古有燕昭王修筑“黄金台”吸引人才,今有各地多措并举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各地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根据实际发展需求,牢固树立人才工作“一盘棋”理念,制定符合地方“胃口”的引才政策,提供“一站式”引进、“保姆式”服务,让引进来的人才留得住,助推地区发展。

  沃土培“能”,精心浇灌育人才。沃土肥春草,人才成长同样需要沃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谁能够培养好人才,谁就能抓住竞争的主动权、发展的制高点。各地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育才“孵化地”的作用,搭建好育才的“攀升架”,源源不断地培育高质量优秀人才,种出枝叶繁茂的“人才林”。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人才类型、岗位、需求“订单式”制定长短结合的培养规划,加大人才培育资金投入,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支持他们挑大梁、担重任,鼓励他们挑战困难、勇攀高峰,推动人才到重大工程、重要领域、重点产业等一线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因材任“能”,量身定岗用人才。为政之道,首在用人。引人、育人,最终目的都是用人。“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用好用活人才要坚持因材而用,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为人才量身定制岗位、平台,才能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发挥最大价值。要健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与工作成果挂钩的收益分配机制,使人才与事业相互激励,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奖项”倾向,注重从实绩、贡献、能力评价人才,充分挖掘人才潜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切实树立良好用才的“风向标”。

  大学生对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新时代新起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紧跟“新步伐”,迈出“新步子”,把握人才“三用”的深刻要义,全面激发新时代人才效能。

  用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怎么用好人才,“小概念”里也有“大学问”。当前,各地各部门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仍然面临着一个共性问题——“引得来,留不住,用不好”,一些地区在人才招揽上“健步如飞、大步流星”,而在服务政

  策、用人制度、配套设施上却“姗姗来迟、脱节断档”。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环境之于人才的重要性,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真正“用心”。要准确把握本地区本部门人才发展现状,摸清总量、了解结构、解决制约人才发展的堵点和痛点问题,结合实际,紧贴人才最关心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问题,制定完善一批用人政策和制度,实现“人才落地”即“政策落地”,为用好人才奠定扎实深厚的根基,打造一流的人才发展大环境。

  用对,实现人岗精准匹配。要想用对人才,关键还在于“对口”。目前,一些地区和部门在人才使用上普遍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病——“人岗不适”。盲目跟风,追求人才“高、多、全”,未结合当地人才队伍结构、用人需求、人才总量等方面合理招揽人才。比如一些地区招揽人才过于追求“质量”,引人门槛“高”,结果通常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发现用不上、用不对,人才的价值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要真正用对人才,各地各部门就要着重在三个“精准”上下功夫,做到定位精准、结构精准、需求精准。要“据实引才”,结合当地实际,搭好人才结构框架,做好总量规划,设定合适岗位,调查用人需求,划分专业大类,细分岗位职位,引对才、用对才,真正实现人岗匹配。

  用活,挖掘人才潜在价值。一颗人才“好苗子”,需要组织“栽培好”。一些用人单位不重视人才的教育培养、激励机制,没有用心去发现、去挖掘、去提炼人才的潜在价值,导致人才使用“后半篇*”做得不到位、不扎实。所以,人才不仅要用对,关键还要用活。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新时代人才培养教育机制,深入把握人才培养的内涵,聚焦教育、医疗、科研、管理、技术、金融等重要类别,明确培养主体。要不断创新人才管理机制,着力捕捉人才所长,发现亮点、放大亮点,积极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人才潜在价值作用发挥最大化,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学生对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国以才立,业以才兴。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要在“育引用”上下大力气,增加人才工作的“长宽高”,全方位构建人才发展“立体图”。

  分类施教、着眼长远,增加人才培养的“长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也是形成我国人才竞争优势的必经之路。培养人才的“前半场”要发挥好高校作用,综合大学利用专业师资、学科交叉的优势,激发人才专研热情,着力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专科学校利用专业、专精的优势,搭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平台,定向培养、定向输送专业人才。培养人才的“后半场”要发挥好企事业单位作用,从长远发展的眼光培养培训人才,将优质的资源、先进的技能“引进来”,让骨干职工“走出去”交流学习,组织同领域技能比赛,以赛促学,推动能力素质提升,多向发力加速人才成长成才,把人才培养的路径拉伸得更长更精准,推动经济社区更好更快发展。

  不拘一格、广纳贤良,拓展人才引进的“宽度”。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优质人才多了,创新驱动就有了源头活水,国家发展就有了不竭动力。要广开进贤之路,既要面向海外、海归人才,补充“高精尖缺”血液,也要注重吸纳本土人才,“土专家”“田秀才”们对家乡有强烈的情感归属,又有丰富的致富经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才引进要注重多元化,既吸引高层次人才,也广泛吸纳各领域专业技能人才,既面向传统行业,也面向新兴领域。引进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要突出柔性引才,必要时敢于突破地域、户籍、身份等限制,比如,上海市崇明区将李佳琦作为“特殊人才”引进,杭州将一名快递小哥评为高层次人才等,都树立了“不拘一格引人才”的良好风向,让人才引进的渠道拓展得更宽、覆盖得更广。

  人岗相适、科学评价,提升人才发展的“高度”。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推动事业发展、实现更高人生价值,是影响人才安身立命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科学的人才使用、评价机制支撑。要推动“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把人才放到与其能力素质相匹配的岗位上去,对于一些急需紧缺型人才,鼓励到艰苦一线、急难险重岗位上去,让其最大程度施展才华;对于重大项目,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谁能干就让谁干,让有真才实学的英雄有用武之地。要推动人才评价“破立结合”,破除唯论文、职称、学历、奖项,树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人才有更多的时间潜心研究、专注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也很关键,加大对人才的关心关爱力度,让千里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竞相奔腾,推动人才取得更多、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篇六:聚天下英才筑强国之基论文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1000字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

  摘要

  现在的大学生有责任积极履行国家的职责,为国家的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大学生应该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

  一、立报国之志

  1、调整思想理念:要培养理想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正确理念,尊重自然,敬重他人,尊重人文,将社会公正等贯穿于自身的理想,丰富自身的审美观念,珍惜自身的能力和特点,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2、牢固树立梦想:不要仅限于自己现有的各种解决方案,要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坚定而果断地把梦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只有坚定不移,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

  二、学报国之才

  1、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要及时接受和传承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要加强自身的学术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要整合各种学科知识,让自己更好地升华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

  2、积极探究解决方案:要创作自己的课题,注重实践操作,不断深入研究问题,运用自身的智慧,找到更快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践报国之行

  1、报国家服务:能够以身作则,毫无保留地为国家服务,内心尊贵的品格服务于国家使命的荣誉,在行动中发扬自身的革新精神和创新精神,倡导社会公正、正义和和平、建立新的模式。

  2、参与社会实践: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成长;通过参与各研究项目,提升自身的责任心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把自己的实际行动放在服务社会的时代大潮上。

  结论

  现在的大学生有责任积极履行国家的职责,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为国家的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要调整好思想理念,立志追求梦想;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探究解决方案;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于国家事业的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该以自身的努力,为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七:聚天下英才筑强国之基论文关键词

  

  聚天下英才

  筑强国之基讲义

  聚天下英才,筑强国之基,这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今世界,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我们必须聚集天下英才,为国家的发展筑起坚实的基石。

  我们要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我们必须积极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吸收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我国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吸引和留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能够在国内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我们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发展的长远之计,我们必须注重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在教育方面,我们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培训方面,我们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我们要加强人才激励工作。人才是有灵魂的,他们需要得到尊重和认可,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因此,我们要加强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设,为人才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聚天下英才,筑强国之基,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工作,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繁荣和富强。

推荐访问:聚天下英才筑强国之基论文关键词 强国 关键词 英才